栏目分类
雷击的临床表现、诊断要点、急救处理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7:45 点击次数:152
雷击的临床表现、诊断要点、急救处理一、临床表现雷击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击伤,电流通过雷电瞬间释放(电压可达数亿伏,电流数万安培),损伤机制更复杂,可累及全身多系统:1. 皮肤与软组织损伤特征性表现:
“树状纹”(Lichtenberg figures):皮肤出现红色或紫色条纹状充血,形似树枝,由血管麻痹扩张所致,数小时至数天内消退。
烧伤创面:入口处(头、肩等暴露部位)可出现浅度至深度烧伤,范围较小但深度不均,常伴皮肤炭化或水疱。
其他表现:
毛发烧焦、衣服撕裂(雷电高压气浪冲击所致)。
2. 神经系统损伤(最常见且严重)急性昏迷与意识障碍:雷电直接损伤大脑皮质或脑干,可导致瞬间昏迷,多数患者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清醒,但部分进展为持续性植物状态。
癫痫发作:脑神经元异常放电,表现为全身抽搐或局部肌群痉挛。
神经功能缺损:
肢体瘫痪(脊髓损伤)、面瘫、听力丧失(听神经损伤)、视力障碍(视神经或眼球损伤)。
迟发性神经病变:数周后出现记忆力减退、性格改变、周围神经痛等。
3. 心血管系统损伤心脏骤停:雷电直接抑制心脏电活动,导致心室颤动或停搏,是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心律失常:室性早搏、房室传导阻滞,心电图可见 ST-T 改变,部分患者数小时后出现心肌缺血表现。
低血压与休克: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继发感染导致循环衰竭。
4. 呼吸系统损伤呼吸骤停:雷电损伤延髓呼吸中枢,或喉痉挛、膈肌麻痹导致窒息。
肺水肿:少见,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胸部冲击伤有关。
5. 其他系统损伤听觉与视觉器官:鼓膜穿孔(气浪冲击)、白内障(迟发性损伤)、视网膜出血。
肌肉与骨骼:肌肉痉挛导致骨折(如脊柱压缩性骨折)、关节脱位,横纹肌溶解引发肌红蛋白尿。
内脏损伤:肝、肾实质出血(罕见),胃肠道应激性溃疡。
二、诊断要点结合雷击暴露史、典型体征及多系统损伤表现,快速鉴别其他原因(如中暑、脑卒中):1. 病史采集明确雷击发生时的环境(户外雷雨天气、站立于空旷地带或靠近导电物体)。
目击者描述:有无瞬间昏迷、抽搐、呼吸停止或 “树状纹” 出现。
2. 体格检查重点评估:
意识状态(GCS 评分)、瞳孔反应(是否对称、对光反射)。
生命体征:心率(心律失常)、呼吸频率(有无骤停或异常节律)。
皮肤:寻找 “树状纹”、烧伤创面及入口 / 出口部位(头面部、手部常见)。
系统检查:
神经系统:肢体肌力、腱反射、病理征(如巴氏征)。
听觉与视觉:听力测试、眼底检查(视网膜出血)。
3. 辅助检查紧急检查:
心电图:持续监测 24~48 小时,排查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(肌钙蛋白、CK-MB)。
头颅 CT:昏迷或抽搐者排除颅内出血(罕见,但需与脑卒中鉴别)。
针对性检查:
血尿常规:肌红蛋白尿(尿液呈酱油色)提示横纹肌溶解。
血生化:电解质(低钾 / 高钾)、肾功能(肌酐升高提示肾损伤)。
影像学:X 线 / CT 排查骨折(脊柱、肋骨),喉镜检查鼓膜穿孔。
三、急救处理雷击急救需分现场复苏、院内综合治疗两步,核心是恢复生命体征、防治神经系统并发症:1. 现场急救(黄金 4 分钟,优先处理致命伤)确保安全:确认雷击区域已无持续放电风险,避免施救者暴露于雷雨环境中。
判断生命体征:拍打双肩呼叫患者,同时观察呼吸(有无濒死叹息样呼吸),无反应且无呼吸者立即启动 CPR。
心肺复苏(CPR):
对心跳呼吸骤停者,立即胸外按压(100 次 / 分)+ 人工呼吸(30:2),有条件时使用 AED(雷击所致室颤可能对电击除颤敏感)。
注意:雷击后患者可能出现 “假死” 状态(自主呼吸微弱或暂停),切勿过早放弃抢救,需持续 CPR 直至专业人员确认死亡。
开放气道与呼吸支持:
清除口腔异物,头后仰抬颏法开放气道,必要时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。
处理外伤:
用清洁敷料覆盖烧伤创面,避免涂擦药膏;若衣物烧焦粘连,沿边缘剪开而非强行剥离。
怀疑脊柱骨折者,保持平卧,用硬板搬运,禁止随意扭曲身体。
2. 院内急救措施生命支持与监护
持续心电监护:至少监测 48 小时,室颤者立即电除颤,心律失常者使用胺碘酮、利多卡因等药物。
呼吸支持:气管插管机械通气(呼吸衰竭或昏迷者),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。
循环管理:补液纠正休克,低血压者使用多巴胺,警惕心肌损伤导致的心源性休克。
神经系统保护
昏迷处理:抬高床头 15°~30°,甘露醇(125ml 快速静滴)+ 呋塞米脱水降颅压,避免脑水肿。
抗癫痫治疗:抽搐发作时静脉注射地西泮,持续发作需用苯巴比妥维持。
神经营养药物:甲钴胺、胞磷胆碱改善神经功能,高压氧治疗(适用于迟发性神经损伤)。
创面与并发症处理
烧伤处理:烧伤科会诊,清创后暴露或包扎创面,预防感染(广谱抗生素 + 破伤风抗毒素)。
横纹肌溶解:大量补液(每日 2000~3000ml)+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,预防急性肾衰竭,必要时血液透析。
听器与视觉损伤:耳鼻喉科会诊处理鼓膜穿孔,眼科评估视网膜损伤,早期干预避免视力永久丧失。
多学科协作
联合急诊科、神经科、烧伤科、心内科等,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关注迟发性并发症(如癫痫、心肌纤维化)。
四、注意事项雷击患者即使现场意识清醒,仍需留院观察 72 小时,因部分心脏损伤、脑水肿或视网膜出血可能延迟出现。
告知患者及家属:恢复期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、头痛等神经症状,需定期复查头颅 MRI、心电图及视力听力评估。
预防教育:雷雨天气避免户外活动,远离树木、水域及导电物体,身处室内时关闭门窗、断开电器电源。文章仅供参考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酥炸带鱼